张飞实战电子

  论坛   工程师杂谈   大公司转创业公司,技术转管理,论工程师的“转”
返回列表
查看: 7381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大公司转创业公司,技术转管理,论工程师的“转”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6

帖子

2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0
发表于 2018-4-24 15:45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不想做 CTO 的技术人不是好技术人
1.png

刚拿到这个话题的时候,提笔不知道要写什么。大约三个月之前,有记者对我做过一个专访,之后在官网首页发布了一篇文章《从知名外企到创业公司做 CTO,是种怎样的体验?》,文章发布后三天多有五万多访问量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各个渠道许多小伙伴问我的问题,都是有关职业人的规划问题。
2.png

把这些人分一下类,第一类是 26 岁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A,第二类是 32 岁的传统大公司工程师 B,第三类是 45 岁的大公司工程师 C。 3.png

A 会问,我该去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?我该如何选择我的技术领域?我该如何做我的职业规划?他主要想的是将来怎么去发展,怎么去选择,怎么去规划。

B 的问题包括:我现在是传统行业,这个行业做的事情没有太多挑战,我现在该怎么办,我该不该转型?老板经常拉我去见客户,做技术的怎么去见客户,有价值吗?我拜访过几个创业公司,他们说你底子不错,能降薪过去吗?

C 的问题比如,我所在的行业裁员潮一波接一波,我是不是该动动?我动该出这个行业还是转岗?

我的转型之路

4.png

回答这些问题之前,先自我剖析一下自己过去的转型之路。这是我现在典型的工作日安排,分为早上下午和晚上。早上一般是前三名到公司的,9 点开始先看邮件、开会、面试。下午与某个同事单独沟通,和前端团队讨论客户案例,做产品 PRD 评审,有时候接受一些网站的采访,也可能被 CEO 和 HR 拉去谈话。晚上 5 点开始做一些技术事情,比如看技术文章,有时候还要和客户吃饭,如有意向但在犹豫的候选人,会安排晚餐,在饭桌上谈谈。8 点以后我会看点技术,写点文章,有时候开电话会议。

日程表排得比较满,所以公司同事评论我走路像一阵风一样。其次,我会碰到很多人,有团队、媒体、候选人,甚至有一些销售团队。最后,基本上会围绕技术、产品来安排我的工作。 5.png

从我的日常工作中总结一下做 CTO 需要哪些技能。做了半年时间的 CTO,时间不长,会以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总结一下做 CTO 所需技能。分为两块,硬技能和软技能。硬技能是技术、产品、项目和行业视野。软技能首先有写作和交流能力,包括各种 PPT、一些稿子,甚至有时候见投资人。其次是项目规划、管理和执行能力。第三点是团队组建和管理能力。第四点是动手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。第五点是时间管理能力,越忙时间管理越重要。最后一点是圈子和影响力。

6.png

从我的日常工作中总结一下做 CTO 需要哪些技能。做了半年时间的 CTO,时间不长,会以自己的能力和状态总结一下做 CTO 所需技能。分为两块,硬技能和软技能。硬技能是技术、产品、项目和行业视野。软技能首先有写作和交流能力,包括各种 PPT、一些稿子,甚至有时候见投资人。其次是项目规划、管理和执行能力。第三点是团队组建和管理能力。第四点是动手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。第五点是时间管理能力,越忙时间管理越重要。最后一点是圈子和影响力。

7.png

剖析一下自己,为什么当初要做这些转型?刚毕业做开发,什么也不懂,别的都不管,这是非常自然的选择。但是做开发几年之后,为什么转型做研发经理?因为当时认为光做技术不懂管理是不行的。当时做了调研,甚至跑到别的公司面试,看看别人想要什么人才。外面确实需要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人才,也坚定了我的想法。

为什么做了三年经理以后选择去做云架构师?当时有两个原因,第一个原因是认为光懂技术,在实验室做管理是不够的,还要懂行业和客户。当时也做了调研,与行业内比较有影响的人探讨这个事情是不是对的,他们见解是什么?确实外面需要的是全面复合型人才。选择写作和出书更多是自我驱动,做开源有很多文章写得很好,后来一写,就写上瘾了,包括出书也是一样。

8.png

为什么当初能做出这些转型?从开发到研发经理总结一下基本上有几点:

第一点,自己想转。

第二点,当时自己研发做得不错,而且做过一段时间的项目管理,领导也比较认可,正好老板手上有一个管理职位,就是我所在的团队,我在团队也时间很久,做过 PM 和 team lead,很自然我就接受了这个工作,所以从开发转到研发经理。从研发经理转到架构师,这是公司内部跨部门的变化。也有几点原因:第一点想转。第二点是想积累一些人脉,认识对方的老板。

第三,当时写书写博客,在业界有点小小名气。

第四,与很多团队合作,他们对我比较熟悉和认可,所以转型比较顺利。

最后有关博客和出书,主要是看了不少文章,很佩服自己想写,认为在开源时代必须要有所谓的名片,其实文章就是在线名片,对我们的个人发展,包括圈子影响力很有帮助,所以做了这样的选择。

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?第一点内在驱动力。第二点是目标和步骤,我知道目标在哪里,知道该怎么去做。第三点是我有基础和资源。第四点是有行动,没有太多犹豫,认为这个事情合适做我就去做。

9.png

后来根据自己的情况,和一些团队讨论,制定了技术人员的能力发展曲线。横轴表示年龄(工作年限),竖轴表示技能,技能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。基本上 35 岁的时候软技能和硬技能有一个交叉点,35 岁之前硬技能更多,35 岁之后软技能必须增加,才能保证你的能力不断增高的趋势。公式就是:综合能力 = 硬技能 * 软技能。

方法论

技术人如何做职业规划?


10.png

再来回答一开始提到的问题。第一个问题:技术人该如何做职业规划?坦白来说这个问题没有答案,但是这个问题非常常见,特别是工作几年以后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。我给他们几个建议,一共四点:

第一点是要往前想。你最好想清楚五年以后想干什么?

想清楚之后第二点就是要倒着推,从五年以后的目标往前推,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什么事情?步骤是什么?

第三点是别人做不了主。别人最多给一些建议和方法。

最后一点,做技术人不要太拘泥于技术,而要认识到有业务价值的技术才是好技术。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,我们不能认为技术最新最牛就是好技术。

如何选择技术领域?

11.png

关于问题二,一些选择性的问题。我该如何选择技术领域?我没有答案,只是从个人发展来看给一些建议。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,往前看,往后推。在当前互联网时代、云计算时代、AI 时代,我们要往这些方向转型,想转就转,要果断有信心。但是我们不能做墙头草,今天前端,明天后端,今天大数据,后天云计算,这样是不行的。一旦发现领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,这个领域路越走越窄的时候,我们要坚定地走出去,不能做鸵鸟,把头埋在沙子里。

是否该转管理?

12.png

这也是比较典型的问题,我该从技术转管理吗?我有五点建议:

第一点建议,从技术转管理,这是有市场需求的。我们公司招人的时候,也需要在技术和管理都很出众的人才,但我们发现在两个方面都很出众的人才比较缺乏。

第二点,从技术转管理,其实有个人的收获收益,比如可以锻炼软技能包括项目管理、全职观、沟通协调等等,即使以后你不做管理,也对你有所帮助。

第三点,在实现方式上,技术和管理不是对立的,是可以并行的,至少在初级管理阶段做管理不要丢下技术。

第四点,有人问我,是转纯管理还是技术管理,个人建议最开始转技术管理。

第五点,如果担心转过去不合适,会不会浪费时间。其实我们要保持理性,设定一个时间长度,在这个时间长度内发现自己不适合管理,果断放弃。一般来说三年时间能看出来是不是适合做管理,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管理,管理和性格特点很有关系,如果发现转过去以后不合适,果断转型。

搞技术的,也要见客户吗?

13.png

我是做技术的,老板去让我见客户,我该去吗?我以前在外企的时候发现很多人见客户,特别是技术人员见客户其实是心理打鼓的。第一次见客户,不知道手该往哪放,PPT 该怎么讲。做技术人要看见客户目的,而不是为了见面讲 PPT,是为了更有价值的东西。

见客户是最需要说话能力的场景之一,见不同客户该说什么话,该提什么问题,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技能。第二产品能力,做技术的人经常说,不知道客户需求在哪里。其实见客户是最直接获取客户需求的方式。第三洞察能力,见客户见多了,你会知道这个行业大概是什么样子的,你可以拥有更多洞察能力。最后一点是反映能力,见客户有时候套路很多,不可能完全计划到,所以需要随机应变、即时学习、拓宽思路。我建议技术人员勇敢地去见客户。

做技术的,能转售前吗?

14.png

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技术,能不能转售前?为什么不能?现在是云计算、大数据时代,更需要技术型售前,而不是关系型售前,这块是很有市场的。作为技术型售前能和研发更好地进行沟通,锻炼软实力和行业视野。如果公司内部有这样的岗位,而且老板支持你,愿意接受你,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型途径。如果未来想做 CEO,做售前的经历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。

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

15.png

问题三:我该离开大公司吗?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把职业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。横轴是工作年限,竖轴是特点。一般工作三年之内称之为入门期,入门期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确定你的发展方向,根据方向获取技能,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,学习正规的专业技能。成长期基本上从三年到八、九年,成长期特点是什么?需要快速成长。个人成长速度往往和企业发展速度相关。第三个是高峰期和平台期,快速成长后分为两个方向。高峰期即快速成长之后获得了成就感和高收入。平台期是到那个时候体力精力跟不上,进入心理舒适区。

大公司的价值和局限

16.png

大公司的价值和局限分为三块。首先它对于处于职业入门期的年轻人很有价值,包括系统的培训体系、完备的研发流程、空间、时间等。其次对于处于职业平台期的中年人也有价值,比如说内部机会多、选择面大,不限制内部换岗、工作生活平衡等。同时大公司也有局限,比如大企业病,螺丝钉等等,对于处于职业快速发展期的青年人会有所束缚。

跳出舒适区

17.png

这时候我建议他们根据他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的阶段,以及所处的公司特点做一个判断,在合适的时候应该跳出心理舒适区。一般来说, 30 多岁的时候是职业发展黄金时期,如果这时候你发现公司平台已经不能给你足够的速度和空间,这时候我建议可以考虑出去闯一闯。

我要去创业公司吗?

问题四:要跳槽该不该去创业公司?

18.png

我把这个问题分为三个方面。

第一个方面是什么时候该考虑这个问题。个人认为入门期不太合适考虑这个问题,因为这个时候还不能看清前面的路,你不具备足够的技能和能力去考察创业公司。同时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正规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技能,因此这时候建议加入大公司。

在成长期,如果公司不能给你足够的成长空间,这时候要思考该去什么样的公司。你有了相对丰富的经验,判断力会更好,这样的选择对自己和公司都是负责任的。通过分析创始人、岗位战斗力、行业格局等,这时候你有能力思考这些问题,所以你比较适合考虑这些问题。

在高峰期,思考的不是要去哪些公司,而是自己要不要创业,还是带别人创业。所以在每个不同阶段,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考。

19.png

很多人会问我,自己想去创业公司有什么建议吗?坦白来说,我没有明确直接的答案。我的建议分为两个方面。

第一方面,创业公司的 CEO 非常关键,要跟对老板。创业公司 CEO 人的本质要善良、真诚、有格局、有胸怀,这决定了公司的高度。同时他要有能力、有眼光、会讲故事,这决定了公司的方向。他要能找到人打造队伍,要能获得钱,要有资源。

有老板还不够,我们还要上对船,船往哪开,它所处的水面是暗流涌动还是如何。简单总结一下,我们要选择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业公司。天时就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。前不久见了许多 VC,给我的反馈就是 VC 投资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。即使现在这个技术发展多么牛,他们也不会投,他们投的是五年之后会爆发的技术。如果一个公司有非常好的风投,通常我们认为这个公司的技术和方向不会有太大问题。同时要有地利,一个创业公司有大资本、大公司支持,有很丰富的客户来源,这时候它就具有地利。人和,就是说团队、技术靠谱。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,考虑是否加入该公司。

20.png

有些人会问,该有什么样子的创业心态,是仅仅试一试,看一看,还是一定要待多少年?总结几点:第一点心动不如行动,与其纠结还不如干一场,总是纠结没有价值。第二点晚动不如早动,如果年龄大了再投身创业,这时候你会受很多影响的制约,所以有机会晚动不如早动。第三点有家庭支持,你会变得很从容。第四点是过程与结果并重,大家都知道创业公司成活率不会超过 10%,所以如果只看结果的话,你会比较悲观。如果把过程和结果并重,就能有更好的心态去看行业和公司。最后一点创业有风险,选择须谨慎。

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转型?

第一点是要设定目标。我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设立目标。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对于技术人来说,不想做 CTO 的技术人不是好技术人。简单来说 CTO 三个字母,C:表明是公司决策层,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和全局视野和格局。T:是技术层,基础是技术,必须在某个领域有一席之地。O:需要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,需要从公司角度思考该如何建设发展团队,该如何更好地为业务和产品服务。设定目标后,需要有步骤的实施,要获取各种软、硬技能,要攒人脉,开会、演讲、出书、写博客、技术群、吃饭、咖啡都是攒人脉非常好的地方。最后一点是等时机,一旦看中机会,绝不放过。

21.png

做好当下,以之前提到的三种工程师为例解释如何做好当下。对于毕业生来说,如果拿到了大公司的招聘,还是进入大公司。选好技术领域,进入合适的大公司,向身边的牛人学习,人脉建立,硬、软技能两手都要抓。对于青年工程师来说,勇敢地迈出转型之路,选择新目标,降低期望,转型为要,转型之后天地宽。对于中年工程师来说,能不跳槽就不跳槽,不跳槽不等于不动,跳出舒适区,设定新目标,将技术、经验和人脉发挥出来。

22.png

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收藏:1 | 帖子:107

有图有真相